首页   |   学会介绍   |   通知与公告   |   学会活动   |   学术交流   |   产学研合作   |   学会党建   |   学会招聘
光学新闻   |   单位介绍   |   人物风采   |   成果技术   |   产品应用   |   会员专栏   |   学会服务   |   单位招聘
 
  现在所在位置: 广东省光学学会 ->  学术交流  
第五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最后一轮征文】
 
更新时间: 2021-07-15    浏览人次: 2850  
 

第五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最后一轮征文】

 

会议时间:2021年9月10-12日

会议地点:广州

大会官网:https://b2b.csoe.org.cn/meeting/MOTA2021.html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微纳光电子集成技术专家委员会

 

联办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微纳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大会主席

吕跃广 院士(中国工程院)

罗先刚 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大会共主席

陈良惠 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范滇元 院士(深圳大学)

祝世宁 院士(南京大学)

徐红星 院士(武汉大学)

周治平(北京大学)

 

大会执行主席

孙洪波(清华大学)

仇旻(西湖大学)

余思远(中山大学)

邓少芝(中山大学)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马於光(华南理工大学)

水玲玲(华南师范大学)

陈焕君(中山大学)

刘灵燕(中山大学)

大会报告

许宁生 院士(复旦大学)

黄维 院士(西北工业大学)

王立军 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张翔 院士(香港大学)

 

议题方向

专题一:半导体微纳光电材料

      本专题拟研讨面向光电子器件应用的微纳光电子和微电子材料、低维量子结构的外延、合成、物理性质和相关器件等。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光电材料、量子阱、量子点、纳米线结构外延生长与制备,无机有机微纳光电材料与器件,有机半导体微纳光电子材料。

主席:

  • 胡文平(天津大学)
  • 牛智川(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 车仁超(复旦大学)
  • 董焕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金一政(浙江大学)
  • 孙艳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魏钟鸣(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喻颖(中山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付红兵(首都师范大学)-有机微纳晶微腔激光:材料设计、光物理研究与器件探索(Keynote)
  • 张浩力(兰州大学)-有机微螺旋激光(Keynote)
  • 赵永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Keynote)
  • 车仁超(复旦大学)-锑化物多量子阱结构界面设计与显微结构
  • 李寒莹(浙江大学)-大面积有机半导体单晶的界面工程
  • 刘烽(上海交通大学)
  • Richard Noetzel(华南师范大学)-InGaN nanowires on pyramidal Si:
  • 尚向军(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自组织InAs量子点量子发光的近场调控与测量
  • 汤庆鑫(东北师范大学)
  • 万相见(南开大学)-A-D-A结构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
  • 喻颖(中山大学)-高效率GaAs基量子点微腔单光子源研究
  • 张春峰(南京大学)-有机光电转换激发态动力学超快光谱研究
  • 朱洪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半导体激光整形合束技术

 

专题二:微纳光电子器件与集成芯片

      本专题介绍微纳光电子器件与集成芯片技术及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各波段半导体发光与激光器件、光调制器件、光探测器件,光子及光电子集成技术与功能芯片(包括硅基光子集成、混合集成、数字光发射接收芯片、微波光子集成芯片、光传感芯片等),超快电光和极端光探测材料与器件、非线性光子器件、有机光电器件,光纤传感器件等。

主席:

  • 蔡鑫伦(中山大学)
  • 戴道锌(浙江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 丁运鸿(丹麦科技大学)
  • 董建绩(华中科技大学)
  • 甘雪涛(西北工业大学)
  • 王兴军(北京大学)
  • 杨林(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周林杰(上海交通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施伟(加拿大 Laval大学)-硅基光子器件与系统(Keynote)
  • 肖希(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Keynote)
  • 肖云峰(北京大学)-纳米波导传感研究(Keynote)
  • 崔艳霞(太原理工大学)-高响应率高探测率有机光电探测器
  • 冯俊波(联合微电子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 刘柳(浙江大学)
  • 马小松(南京大学)
  • 彭超(北京大学)-拓扑光子集成器件
  • 强晓刚(军事科学院)-集成光学通用量子漫步模拟芯片与应用
  • 田永辉(兰州大学)-基于氮化硅辅助铌酸锂混合集成平台的光模式及偏振复用器
  • 谢臻达(南京大学)-基于铌酸锂薄膜波导的高亮度时间-能量纠缠光源
  • 徐科(哈尔滨工业大学)-On-chip spectrometer based on silicon metasurface
  • 王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SOI基片上光源与多波长可集成频梳激光器
    张斗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薄膜器件在显微成像与传感中的应用
  • 张文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集成微腔光频梳及测距应用

 

专题三:低维光电子材料

      本专题研讨二维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墨烯、TMDs、磷烯、锑烯、碲烯、钙钛矿、MXene等)的设计与合成,物理化学性质表征与光电特性调控,以及相关光电子器件(例如可饱和吸收体、高性能光源、光电发射与探测、光调控与调制和光波导等器件)的研发与应用。从学术和产业化视角探讨二维材料的研究进展,最新研究方向,未来发展以及产业化现状与趋势等。

主席:

  • 陈焕君(中山大学)
  • 王建浦(南京工业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 戴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江天(国防科技大学)
  • 倪振华(东南大学)
  • 彭其明(南京工业大学)
  • 王琳(南京工业大学)
  • 王肖沐(南京大学)
  • 姚道新(中山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

  • 王建方(香港中文大学)-From Noble metal to Non-Noble metal Plasmonic Nanomaterials (Keynote)
  • 王娜娜(南京工业大学)-高性能非铅金属卤化物LED (Keynote)
  • 别亚青(中山大学)
  • 陈晓龙(南方科技大学)-磷基半导体中红外发光器件
  • 黄晓(南京工业大学)-二维材料异质结的溶液法制备与界面调控
  • 江天(国防科技大学)
  • 李强(浙江大学)-微纳光学结构调控热辐射及热管理应用
  • 廖志敏(北京大学)-低维狄拉克半金属材料
  • 刘晓泽(武汉大学)-二维半导体强耦合机制下的非线性谷声子散射
  • 王笑(湖南大学)-二维范德华异质结光生载流子行为调控研究
  • 晏湖根(复旦大学)-二维半金属的红外等离激元
  • 杨晓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二维极化激元及其增强红外光谱
  • 赵伟杰(东南大学)

 

专题四:量子光电子器件、芯片与系统

      本专题拟研讨量子光电子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纳米尺度光与物质量子相互作用,纳异质结构特性表征及相关器件物理,光电物理过程中的量子效应,微腔电动力学,自旋量子效应及器件,基于纳异质结构与量子光电子学的各种新型器件(例如如单光子和纠缠光子的发射、制备、传输与探测),量子集成芯片,基于光子的量子传输、计算、模拟系统等。

主席:

  • 刘进(中山大学)
  • 熊启华(清华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 胡小永(北京大学)
  • 贾晓军(山西大学)
  • 潘安练(湖南大学)
  • 许金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许秀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颜辉(华南师范大学)
  • 张巍(清华大学)
  • 赵悦(南方科技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Keynote)
  • 薛鹏(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Keynote)
  • 张巍(清华大学)-硅光量子芯片-走向全功能集成(Keynote)
  • 陈学文(华中科技大学)-片上耦合全同单光子源和复合量子结点
  • 董春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腔光学频率梳的研究
  • 方伟(浙江大学)-光纤集成高亮度单光子源
  • 李峰(西安交通大学)-各向异性光学微腔中的非厄米奇异点
  • 申恒(山西大学)-基于集成原子系综芯片的压缩增强磁力计
  • 姚佰承(电子科技大学)-功能化微腔光学频率梳:激发与调控
  • 张俊(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金刚石和hBN中缺陷态的光发射
  • 张青(北京大学)
  • 周强(电子科技大学) -量子信息传输与中继技术的研究进展
  • 周宗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远程量子通信:量子U盘与量子中继
  • 邹长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于集成光子芯片的频率转换

 

专题五:超材料与纳米光子学

      本专题拟研讨近年来在纳米光子物理和纳米光子材料领域的重要创新性成果,包含但不限于:光学中的对称性,拓扑光子物理、材料及器件,非厄米和PT光子物理与器件,超构表面光场调控,超构透镜,微腔光子学及器件,非线性超构材料,等离激元纳米激光等理论和技术及其在高分辨成像、大视场显微成像、立体全息技术、高灵敏生物传感与探测等方面的应用。

主席:

  • 董建文(中山大学)
  • 李志远(华南理工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 陈树琪(南开大学)
  • 程强(东南大学)
  • 李家方(北京理工大学)
  • 宋清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张霜(香港大学)
  • 张顺平(武汉大学)
  • 周磊(复旦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刘辉(南京大学)-基于人工维度空间设计的拓扑光学结构(Keynote)
  • 周磊(复旦大学)-metasurfaces for controlling structured light (Keynote)
  • 邹炳锁(广西大学)-磁性半导体的光学行为(Keynote)
  • 黄玲玲(北京理工大学)-级联超表面全息密钥
  • 黄学勤(华南理工大学)-声学自旋陈数拓扑绝缘体
  • 李贵新(南方科技大学)-非线性光学超构表面与波束调控
  • 李涛(南京大学)-基于超构表面的光场调控与集成成像
  • 李向平(暨南大学)-双原子超表面矢量光场调控
  • 马仁敏(北京大学)-拓扑激光器
  • 任希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拓扑保护量子干涉与量子模拟
  • 孙树林(复旦大学)-基于超构表面的高效率近场波前及矢量光场调控
  • 肖孟(武汉大学)-Merging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 at Off-High Symmetry Points
  • 肖淑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介质超构表面及其器件
  • 张顺平(武汉大学)-表面电磁波的近场手性
  • 周林(南京大学)-金属微纳结构中的耦合物理效应与光谱调控

 

专题六:微纳光学制造

      本专题拟反映微纳光学制造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激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激光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激光高效制造技术与装备,电子束选区熔化,激光选区烧结,光固化,激光沉积打印等增材制造工艺与材料,表面等离子和纳米光子学,超快激光精密加工,超精光学表面加工工艺,复杂光学曲面加工,近场光学微细加工技术,超紫外曝光技术,光学材料熔制,全息光刻技术,光学研磨成型工艺,光学塑料成型技术,光场调控器件制备,光学加工系统设计,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特种光学玻璃和激光晶体制造与加工等。

主席:

  • 段宣明(暨南大学)
  • 孙洪波(清华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 曹耀宇(暨南大学)
  • 崔健磊(西安交通大学)
  • 李欣(北京理工大学)
  • 谢小柱(广东工业大学)
  • 熊伟(华中科技大学)
  • 张永来(吉林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程亚(华东师范大学)(Keynote)
  • 刘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新一代激光直写系统及其应用(Keynote)
  • 张壁(南方科技大学)-有序化砂轮的激光制造(Keynote)
  • 陈烽(西安交通大学)
  • 管迎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尺度超快激光微加工及若干应用
  • 冀然(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微纳光学器件生产中纳米压印产业化应用
  • 李晓炜(北京理工大学)-时空整形飞秒激光表面微纳结构加工
  • 龙江游(广东工业大学)-过渡族金属盐溶液中的非线性光吸收现象及其在激光微加工中的应用
  • 彭博方(常熟埃眸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逆全球化形势下的下一代光刻技术
  • 王文君(西安交通大学)-多场景微纳尺度精准可控复眼成型技术及功能调控
  • 吴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场调制的飞秒激光微加工及基础应用
  • 张永来(吉林大学)-激光仿生制造
  • 赵吉宾(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陶瓷等难加工材料精密激光切割技术研究
  • 周时凤(华南理工大学)-多组分玻璃光纤的微结构控制与光子学应用

 

专题七:微纳传感

      本专题拟研讨微纳光学传感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微腔传感技术、光学微流传感技术、微纳光子操控技术、微纳光纤传感技术,纳米表面等离子激元传感技术、微纳激光传感技术和生化微纳敏感材料等。

主席:

  • 袁小聪(深圳大学)
  • 水玲玲(华南师范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 李昕明(华南师范大学)
  • 李宇超(暨南大学)
  • 罗智超(华南师范大学)
  • 梅霆(西北工业大学)
  • 闵长俊(深圳大学)
  • 宋清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邀请报告(音序):

  • 董振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谱成像(Keynote)
  • 程振洲(天津大学)-中红外硅基/锗基集成光学器件和应用
  • 丁卫强(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纳光子结构中的光力与操控
  • 郭团(暨南大学)-光纤生物与新能源传感研究
  • 雷党愿(香港城市大学)-光学纳腔物理及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
  • 雷铭(西安交通大学)-基于光场调控的光学微操控和超分辨成像技术研究
  • 林琳涵(清华大学)-热泳操控技术与应用
  • 刘文博(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光学在神经外科创新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 桑胜波(太原理工大学)-共振光隧穿效应:原理与应用
  • 孙琪真(华中科技大学)-功能材料复合的高灵敏微纳光纤传感器及其应用
  • 唐水晶(北京大学)-微纳光学增强的生物传感检测
  • 王枫秋(南京大学)-低维材料载流子动力学调控与器件应用
  • 王绪化(浙江大学)-脊髓硬脊膜外电刺激电极在修复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 徐挺(南京大学)-于偏振控制的多功能介质超构表面及应用研究
  • 杨军(广东工业大学)-分布式光纤偏振测试技术及应用
  • 杨奕(武汉大学)-光流控集成系统在传感检测中的应用

 

专题八:先进成像

      本专题将研讨面向光子学成像中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与新器件的突破。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荧光显微成像(共聚焦、多光子、超分辨),超大视野高分辨成像,跨模态与多模态成像(光声、光电联用、多功能探针等),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高光谱成像,无标记光学成像,大面积高分辨X光透视成像、单光子成像等。

主席:

  • 姚保利(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李向平(暨南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 陈同生(华南师范)
  • 董晓臣(南京工业大学)
  • 付玲(华中科技大学)
  • 屈军乐(深圳大学)
  • 席鹏 (北京大学)
  • 张镇西(西安交通大学)
  • 周建英(中山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匡翠方(浙江大学)-超分辨显微成像方法及系统(Keynote)
  • 李鹏程(华中科技大学)-激光散斑生物功能成像(Keynote)
  • 施可彬(北京大学)-光场调控的光操控和高分辨成像(Keynote)
  • 郜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于结构光照明的超分辨相位/荧光成像技术及应用
  • 贺号(上海交通大学)-飞秒激光对钙通道与钙信号的调控技术及其应用
  • 李步洪(福建师范大学)-单线态氧发光成像及其应用
  • 李婷(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Noninvasive optical monitoring and modulation in deep tissue: from bench to clinics
  • 梁浩文(中山大学)-极小尺度远场光学成像的所见与所得
  • 刘成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刘丽炜(深圳大学)-多模态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及生物医学应用
  • 钱志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肿瘤微波热消融近红外实时疗效评估技术
  • 司徒国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Physics-driven untrained deep neural networks for computational imaging
  • 田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光声断层成像
  • 张朝阳(西安交通大学)-电磁诱导光晶格中光波动力学的相干调控
  • 詹求强(华南师范大学)

 

专题九:先进显示

      本专题拟反映新型显示关键材料与技术的最近前沿进展。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面向显示的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量子点和纳米发光材料和器件,OLED显示技术、RGB半导体激光材料与器件,激光显示技术,印刷与柔性显示技术、Micro-LED显示技术,量子点显示技术,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全息显示技术,显示测量技术等。

主席:

  • 彭俊彪(华南理工大学)
  • 杨柏儒(中山大学)
  • 刘川(中山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 付东(广东聚华公司)
  • 刘召军(南方科技大学)
  • 马东阁(华南理工大学)
  • 苏仕健(华南理工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狄大卫(浙江大学)
  • 付东(广东聚华公司)
  • 龚政(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氮化镓基Micro-LED材料、显示芯片及若干应用
  • 兰林锋(华南理工大学)-稀土掺杂氧化物半导体的光电机制的研究
  • 刘川(中山大学)
  • 刘召军(南方科技大学)-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器件与新型显示应用
  • 陆建钢(上海交通大学)-高光效液晶相位调制器与滤波器
  • 马东阁(华南理工大学)
  • 宁洪龙(华南理工大学)-溶液法钨系电致变色薄膜与器件研究
  • 苏仕健(华南理工大学)-发光分子的跃迁偶极取向调控及其对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
  • 严群(福州大学)-MicroLED显示技术的进展和挑战
  • 杨柏儒(中山大学)-电子纸显示技术
  • 袁明鉴(南开大学)-准二维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

 

专题十:柔性与可穿戴器件

      本专题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柔性、可延展、可弯曲的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可穿戴器件,植入式器件,可降解器件,仿生器件,光电神经接口,生物医疗光电子系统,类皮肤传感器、植入式光电探针、可降解传感器等方面相关研究的产业化趋势等。

主席:

  • 谢曦(中山大学)
  • 张珽(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 杜学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孔德圣(南京大学)
  • 李舟(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 沈国震(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盛兴(清华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程建功(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荧光效应的‘光子鼻’研究(Keynote)
  • 蒋兴宇(南方科技大学)-液态金属-弹性体用于生物相容的可穿戴电子(Keynote)
  • 林媛(电子科技大学)-可延展柔性力电耦合电子器件(Keynote)
  • 高航(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光纤薄膜微纳超声传感器件在可穿戴医学成像的应用探索
  • 李舟(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自驱动电子医疗器件与电刺激治疗 
  • 刘楠(北京师范大学)-高质量电生理信号采集的皮肤电极的制备
  • 刘志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柔软可拉伸导电薄膜的实现方法及微裂纹法的利弊
  • 盛兴(清华大学)-面向神经调控的植入式微纳光电器件
  • 石波璟(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仿生柔性可穿戴传感器件
  • 王丽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柔性仿生电子器件
  • 谢曦(中山大学)
  • 谢燕楠(南京邮电大学)-无线自驱动传感器及其在可穿戴健康监测的应用
  • 徐文涛(南开大学)-神经形态电子器件设计与应用探究
  • 杨亚(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专题十一:光计算

      本专题主要研讨光子计算领域最新进展,包括但不限于:光子计算应用场景及需求,光子神经网络与光子伊辛机,光电混合计算系统,光计算芯片体系架构,可重构的光计算芯片网络架构,光计算芯片结构及设计,光计算芯片在线调控技术,光电/全光计算芯片、大规模硅基光计算芯片系统等。

主席:

  • 储涛(浙江大学)
  • 何祖源(上海交通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 陈宏伟(清华 大学)
  • 程增光(复旦大学)
  • 董晓文(华为 )
  • 郝沁汾 (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
  • 李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阮智超(浙江大学)
  • 伍剑(北京邮电大学)
  • 项水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张文甲(上海交通大学)
  • 邹卫文(上海交通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

  • 裴丽(北京交通大学)-低功耗光子加速芯片关键技术研究(Keynote)
  • 沈亦晨(曦智科技)(Keynote)
  • 白冰(光子算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光学AI芯片的工程化进展与产品定位
  • 柴杨(香港理工大学)
  • 戴一堂(北京邮电大学)-集成微波光子时频处理
  • 董建绩(华中科技大学)-光计算发展简史
  • 黄超然(香港中文大学)
  • 李念强(苏州大学)-基于激光器动力学储备池的图像识别研究
  • 刘晓平(上海科技大学)-硅基集成可重构相干光衍射神经网络
  • 石暖暖(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基于时域泰伯效应的光学AI加速器
  • 项水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类脑计算与光脉冲神经网络:理论、器件与算法
  • 王伟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信息科学研究院)-面向深度学习应用的光计算芯片技术
  • 张文甲(上海交通大学)
    邹卫文(上海交通大学)-面向信号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光电融合与集成

 

专题十二:能源光电子

      本专题拟研讨近年来在半导体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及重要创新性成果,包含但不限于: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及有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光催化产氢等。

主席:

  • 应磊(华南理工大学)
  • 高平奇(中山大学)
  • 麦文杰(暨南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 何凤(南方科技大学)
  • 刘烽(上海交通大学)
  • 谭海仁(南京大学)
  • 杨新波(苏州大学)
  • 游经碧(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周二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邀请报告(音序):

  • 韩宏伟(华中科技大学)-可印刷介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从基础到应用(Keynote)
  • 王朝晖(清华大学)(Keynote)
  • 魏志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形貌调控与大面积柔性器件(Keynote)
  • 张晓丹(南开大学)(Keynote)
  • 阚志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调控及光伏性能研究
  • 李东栋(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基于金属氧化物/晶体硅钝化接触太阳电池的稳定性和载流子选择性研究
  • 李韦伟(北京工业大学)-单组分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
  • 麦耀华(暨南大学)-应用于室内光能采集的宽带隙钙钛矿太阳电池
  • 宋金生(河南大学)-非平面骨架在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 钟宇飞(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聚合物/非富勒烯异质结中的光物理
  • 周二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电压有机光伏电池
  • 朱晓张(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N-型有机光电材料及高效能源转换器件

 

投稿要求

  • 请作者登陆会议网站提交文章。投稿后两个星期内快速答复推荐结果。
  • 若希望文章推荐到会议合作期刊发表,截止日期前提交文章全文到投稿系统。收到组委会发的录用通知后,请按通知要求将文章全文提交至各支持期刊网站,由期刊编辑部审核录用后正式发表。
  • 若希望文章发表在SPIE文集(EI收录),截止日期前提交英文摘要即可。会后提交英文全文,会后半年左右全文可在EI数据库检索到。
  • 若不发表文章,只希望做粘贴/口头交流,可在投稿系统上传报告摘要即可,系统提交时期刊请选择“仅交流不发表”。
  • 投稿网址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MOTA2021.html
  • 最后一轮截止时间2021年7月31日

合作期刊

      Science Bulletin (SCI) 、Opto-Electronic、Advances(SCI) 、Photonic Sensors (SCI) 、Chinese Physics、Letters (SCI) 、Chinese Physics B (SCI) 、Acta Physica Sinica (SCI, EI) 、Electronics (SCI) 、PhotoniX 、InfoMat 、SPIE Processing (EI)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红外与激光工程(EI)、光学精密工程(EI)、光子学报(EI)、中国光学(EI)、半导体学报(ESCI、EI)、Journal of Advanced Dielectrics(ESCI) 、光电工程、光通信研究、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物理

 

大会秘书处

蔡方方,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cai_ff@csoe.org.cn 

电话:010-63726007

刘灵燕,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oemta@mail.sysu.edu.cn

电话:020-84110691

冯春华,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话:020-39943310

王婧,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oemte@mail.sysu.edu.cn

电话:020-39943212

戴道锌,浙江大学:

dxdai@zju.edu.cn 

电话:0571-88206516-215

郭进,联合微电子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phenixgj@hotmail.com 

电话:0551-65391125

 

会议报名

蔡方方

cai_ff@csoe.org.cn

电话:010-63726007

企业赞助

郭圣

guosheng@csoe.org.cn 

电话:18710157604(同微信)/010-83739883

鄂荣鹏 

电话:13001030561

邵秋伟 

电话:18920171964

 

 

 
 
 

 
  版权所有©广东省光学学会www.gdos.org.cn  |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8150060号  | 
联系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激光所    邮政编码:510275
TEL: 020-84114108    FAX: 020-84113306    Email: gdos@mail.sysu.edu.cn
本网站由#广州·净致设计#设计维护